作者:佚名 文章来源:销售部 点击数: 更新时间:2014-08-25 15:39:11
如上图所示,传统的部署方式,每个应用都配备独立的服务器,数据分布在每个独立的服务器中。在应用开始启步的时候,应用少,数据量也少,往往采用这种结构。但随着应用的增多和数据量的扩大,这种结构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:
管理复杂:服务器设备多,设备、应用、数据的管理与维护难度越来越高,风险越来越大。
数据分散:数据分散带来几个弱点。第一,数据存储利用率不高;第二,数据备份和恢复成本高,而且很困难;第三,数据管理不方便,安全隐患大。
系统可扩展性:系统往往被动增加服务器数量和存储空间,没有从整体上进行规划,容易导致系统越扩展、管理越复杂、效率越低下,然后又需要系统再扩展的恶性循环。
稳定性和高可靠性:在传统的结构中,大多数应用都是在单机上,如果单机出现故障,应用和数据就会受到影响,如果为了增加可靠性,采用双机模式,那么需要的服务器会比较多。
数据保护有效性:随着信息化的发展,数据从应用中独立出来,成为一个需要单独考虑的因素。数据的价值往往无法用金钱衡量。在传统结构中,由于数据分散,数据保护很困难,对数据的保护缺乏整体规划和保护措施,数据的安全存在较大隐患。
资源利用率低:随着信息化的发展,信息化投入也越来越大。初期往往是硬件的投资占大头,但随着信息化的提升,在软件、服务上的投入越来越大。传统的结构硬件利用率比较低,导致了在硬件上的持续投入,使得在软件和服务上的投入不足,这将降低信息化的整体成效。
灾难恢复: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,如何应对意外灾难,并快速实现灾难恢复,成为信息化关注的热点。
由于传统的应用和数据管理结构存在着很多弊端,根据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趋势,采用虚拟化解决方案实现服务器和应用的整合就是大势所趋。通过整合,可以实现应用的高可用性和数据的集中管理。
在上图中,通过虚拟化技术将多个物理服务器整合在一起,每一个应用都成为在物理服务器之间“可移动”的虚拟应用。就象移动电话给人们通讯带来的巨大好处一样,“可移动”的应用给数据中心的整体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好处:
1)提高了服务器设备的利用率
2)虚拟应用方便部署和移动,降低了在应用部署、管理上的时间
3)虚拟应用实现了在多个物理服务器的部署,提高了应用的稳定性和可用性,使潜在的应用停顿风险大大降低
4)降低了物理服务器的数量,节省了设备采购费用和电力费用
a.降低成本
第一,通过服务器整合,控制和减少服务器的数量,明显提高服务器的资源利用率,从而降低硬件成本。
其次,降低运营和维护成本,包括数据中心空间、机柜、网线,耗电量,冷气空调和人力成本等。
第一,所有单机的应用,在部署了虚拟化后,将不再出现单点故障,提高了所有应用的可靠性,确保了应用的7×24小时不间断的运转。
第二,加快新应用的部署,降低服务器重建和应用加载时间。
第三,可以主动规划资源增长。如果有新的应用要上,再新建一个虚拟机就可以。
第四,服务器硬件维护不需要停机了,可以进行快速的硬件维护和升级。
将所有服务器作为大的资源统一进行管理,并按需进行资源调配,管理上比传统服务器方便很多。
可以兼容之前的硬件和软件,不再担心旧系统的兼容性,维护和升级等一系列问题。比如现在的新的服务器不再支持Windows 2003 Sever,而通过虚拟化还是可以支持。
虚拟化,是指通过虚拟化技术将一台服务器虚拟为多台逻辑服务器。在一台服务器上同时运行多个逻辑服务器,每个逻辑服务器可运行不同的操作系统,并且应用程序都可以在相互独立的空间内运行而互不影响,从而显著提高服务器的工作效率。
虚拟化技术可以扩大硬件的容量,简化软件的重新配置过程。CPU的虚拟化技术可以单CPU模拟多CPU并行,允许一个平台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,并且应用程序都可以在相互独立的空间内运行而互不影响,从而显著提高服务器的工作效率。
虚拟化的主要目的是对IT基础设施进行简化。它可以简化对资源以及对资源管理的访问。
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程度:通过服务器整合将共用的基础架构资源聚合在池中,打破原有的“一台服务器一个应用程序”模式。
通过缩减物理基础架构和提高服务器/管理员比例,降低数据中心成本:由于服务器及相关 IT 硬件更少,因此减少了占地空间,也减少了电力和制冷需求。采用更出色的管理工具可以提高服务器/管理员比率,因此人员需求也得以减少。
提高硬件和应用程序的可用性,进而提高业务连续性:可安全地备份和迁移整个虚拟环境而不会出现服务中断。消除计划内停机,并可从计划外故障中立即恢复。
需要提供一台或多台共享存储
需要两台及以上服务器